4月22日至28日,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主办、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承办的2024年中缅新媒体研修班举行。来自缅甸广播电视台(MRTV)、《环球新光报》《妙瓦底》、天网电视台、Vidya、《标准时间》《胞波月刊》《金凤凰》、缅甸国际广播电台9家缅甸媒体的10名媒体代表,围绕媒体融合发展、数字技术应用、文化交流互鉴等主题,先后在北京、云南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。
2024年中缅新媒体研修班开班仪式合影
注重媒体融合,以视听语言赋能传播
目前,新媒体特别是视频正在成为最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,推动媒体融合发展。纪录片、Vlog、短视频等产品以其可视化、趣味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受众的目光。
解读中国工作室为缅甸媒体团授课
在培训课程中,国际传播发展中心·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曹华如围绕工作室推出的《看见未来》《我亲身经历的中国》等纪录片,以及“新时代·新影像”中外联合创作计划等活动,分享了依托纪实影像开展国际传播的经验。缅甸国际广播电台节目总监钦萨敦在课后表示,作为一名纪录片制片人,希望缅中双方能够合作制作纪录片,展现更多关于两国普通人的故事。
彭译萱为缅甸媒体团授课
中国日报记者彭译萱在授课期间介绍了小彭工作室的《暖风习习》《风从亚欧来》《做一天朋友》等系列视频策划,并着重强调Vlog产品在强化观众氛围感、参与感、差异化方面的优势。缅甸Vidya公司市场产品经理德幸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拍摄制作Vlog等形式的视频产品,在缅甸拥有大量受众。他表示,希望能够更多地以Vlog等创新形式,产出体现中缅两国友好交流的内容,发挥媒体的沟通桥梁作用。Vidya公司主持人温瓦韩认为,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更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群体的注意力,希望未来可以在短视频上探索更多创新的形式,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。
缅甸媒体团走进快手公司直播间
作为一家“致力于成为全球最痴迷于为客户创作价值的公司”,快手公司不仅注重多样化地呈现用户生成内容(UGC),也在不断探索“短视频+其他领域/行业”的实践。4月23日,缅甸媒体团一行参访快手公司,在直播间了解“直播带货”的幕后工作,并与工作人员交流。缅甸天网电视台新闻主持人瑞耶敏乌认为,视频内容尤其是短视频对于传播是非常有效的,通过实地参访,对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发展过度有了新的思考;相比于以往的视频产品,短视频更有助于提高用户粘性,这一点值得关注。
步入数智时代,用新技术布局新赛道
随着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广,以及人工智能(AI)前沿领域相关技术的逐步应用,当今的世界正步入“数智化时代”。中国的企业、媒体、高校等各行各业也在积极布局新赛道、应用新技术。
在腾讯北京总部参访期间,缅甸媒体团成员体验腾讯影业摄制技术
在京期间,缅甸媒体团一行参访了腾讯北京总部大楼,对腾讯公司的业务进行深入了解。腾讯公司秉承“用户为本,科技向善”的愿景及使命,积极发挥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AI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,广泛布局社交、金融、资讯、娱乐等多个领域,推进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。在参访过程中,小到微信扫码支付的自动售货机,大到遍及地方企业的“腾讯云”服务,都受到媒体团成员的关注。
缅甸媒体团参观传媒博物馆
“数智技术”作为当前科研机构、媒体平台提及的高频关键词之一,正推动着产学研合作发展。4月25日,缅甸媒体团一行在中国传媒大学参访期间,走进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,进行座谈交流,并参观传媒博物馆。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党支部书记、副研究员卢迪结合当前5G技术及AI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,围绕“中国新媒体融合发展与数智技术前沿应用”主题进行了讲解,并展示了借助AI技术生成的数字虚拟人等产品。
缅甸媒体团成员在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合影
在北京、云南两地培训访学期间,媒体团一行还先后参访了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、云南日报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等单位,分别了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布局“云、数、智”构建的全媒体产品服务和传播生态体系,以及云南日报融媒体平台“云新闻”客户端依托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,重点打造的包括英语和缅语频道在内的国际传播新渠道。
缅甸媒体团在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参访交流
缅甸广播电视台副处长觉觉泰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工作,她坦言,“最令我感慨的是云南日报对AI、大数据、智能算法等前沿技术的开发和利用。在用数据驱动内容生产,用算法赋能平台运营方面,我们需要多多学习,推进缅甸媒体的网络化、数字化建设。”缅甸《标准时间》责编伦敏乌更关注媒体的产品创意和经营模式,他表示,“缅甸新媒体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,在报道成果转化、产品思维意识、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,正好借此机会学习中国媒体的成功经验。”《妙瓦底》副处长缪敏淡则强调,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“没落”。传统媒体依然在媒体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需注重综合发展提升传播效能。
促进人文交流,讲好中缅友好合作故事
2024中国—东盟民间友好故事会活动现场
“胞波”由缅语音译而来,意思是一母同胞的兄弟。这一声亲切的称呼,现在已成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缩影。在云南访学期间,缅甸媒体团一行参加了于4月27日举办的2024中国—东盟民间友好故事会——“中缅胞波吉祥说”活动,围绕“我的城 我的家”主题,共话两国胞波友谊。在对话交流中,中缅两国嘉宾一致认同媒体在国际交流中的角色不仅是事实、观点的传播者,更是传递情感的桥梁。《胞波月刊》编辑索雨莱表示,缅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就像交朋友一样,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。而媒体正是让两国相互理解的关键一环。《环球新光报》编辑依芈萌认为文化层面的交流尤其重要,因为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拥抱多样性,并促进达成相互理解。
缅甸媒体团在澜湄合作国际艺术设计大赛启动仪式现场合影
缅甸媒体团一行参加了在京举办的2024第五届澜湄合作国际艺术设计大赛启动仪式,并现场参与大型实验艺术作品《五百笔·澜湄合作》的集体创作,通过自由创作,汇聚成为澜湄国家在澜湄合作框架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见证。在参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缅语部期间,媒体团成员参与缅语节目录制,并与包括缅甸籍员工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座谈交流,共话中缅情谊。
缅甸媒体团在云南大学新闻学院交流
在云南大学新闻学院,交流的内容重点围绕中缅新闻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向展开。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和缅甸《金凤凰》共建了海外教学实习基地,每年学院都派出学生到缅甸仰光开展海外实习。《金凤凰》总经理秋德吞表示,国际传播不仅是向国外传递信息,更要注重传递信息背后的价值观、认同感,“应注重接地气的选题和大众化的审美,强调共情和感染力,缩短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。”